-
賈海波
內科 心血管內科
醫生介紹
賈海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2017)。主要從事冠脈介入診療及血管內影像學和功能學研究。主要科研方向為血管內皮功能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及進展機制,對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病理生理發病機制有較深入的研究,長期專注于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 術(OCT)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損性及斑塊進展的研究。于2008 年至今,師從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于波教授,從事冠脈介入治療及OCT的臨床和基礎應用。2012年到2015年赴哈佛大學師從Ik-Kyung Jang教授學習腔內影像學。在國際上首次在體闡述了ACS三大病理機制:斑塊破裂,斑塊侵蝕和鈣化結節在OCT上的形態特征和診斷標準,研究結果發表于JACC雜志(IF:15.3),引用率達400余次,研究結果寫入國際權威心臟病學教材《Braunwald’s Heart Disease》(2014年)。 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其中國家優秀青年基金1項,牛頓高級學者基金1項,承擔心血管臨床研究“未來之星”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2項,伍連德基金1項。作為課題骨干參與國家十三五重大專項課題2項。共發表SCI文章58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包括并列)身份發表19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23.425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影響因子大于15分文章6篇,總影響因子347.195、他引700余次。研究結果主要發表在J Am Coll Cardiol、European Heart Journal、Circ Cardiovasc Imaging、JACC Cardiovasc Interv、EuroIntervention等雜志上。研究結果被Braunwald’s Heart Disease、國際國內專家共識、Lancet,JAMA,Circulation、J Am Coll Cardiol、Nature Review Cardiology、Circ Res等領域內頂級雜志及共識多次引用。發表國際會議論文12篇。作為中國專家代表受邀參加2部歐洲腔內影像學專家共識的編寫。同時擔任多個國際會議主席團成員(TCT,ESC,ACC,JCS,C3,CIT)。入選2019年度黑龍江省青年科技獎,2018年度第二屆國家名醫盛典“國之名醫·青年新銳”,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四),獲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第三)、華夏醫學科技獎一等獎(第三)等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項,獲2016年度中國介入心臟病學杰出青年醫師研究獎(CIT-YIA)“一等獎”,獲第五屆東方新星獎(2018),獲哈爾濱醫科大學科技人才獎和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被評為哈醫二院第三批“杰出青年”,獲2017年度哈醫大二院“院長特別獎”。 參與編著英文論著2部《Cardiovascular OCT Imaging》和《Biomechanic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From Model to Patient》,中文論著3部。現任Circulation Report副主編、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中文版編委,任Eur Heart J,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ATVB, Eurointervention, IJC, Catheteriz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等10余部SCI雜志特約審稿人。
醫生擅長
主要從事冠脈介入診療及血管內影像學和功能學研究。主要科研方向為血管內皮功能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及進展機制,對急性冠脈綜合征(ACS)病理生理發病機制有較深入的研究,長期專注于光學相干斷層成像技 術(OCT)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易損性及斑塊進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