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三級甲等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東方肝膽外科研究所),由我國肝膽外科主要奠基人和開拓者、著名肝臟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孟超教授創建并領導,是在1956年肝臟外科三人攻關小組、1978年全國第一個肝膽外科和1996年全國第一個肝膽外科專科醫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肝膽外科為特色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展開床位1500張,是國內一次建成體量最大的醫院。現為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基地,全軍肝膽外科專科中心,全軍肝膽外科研究所,國家教育部和全軍重點實驗室,軍隊“重中之重”建設學科,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重點學科,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 醫院長期堅持醫、教、研相結合,在原發性肝癌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中晚期肝癌的綜合治療,原發性肝癌術后抗復發治療,腫瘤的免疫治療、介入治療,復雜膽道疾病的手術治療,肝膽疾病的內窺鏡治療以及肝移植等方面均居國內外先進水平。不僅采用傳統的外科手術治療方法,還采取了細胞治療、微波方法、射頻方法、氬氦刀方法、激光光敏技術、肝內腫瘤酒精注射療法和經股動脈至肝動脈插管加栓塞療法等。 于2015年10月18日試運行的安亭新院,是國內先進的研究型醫院,在保持現有特色學科的基礎上,建設內科等支撐學科,發展其他外科和專科,是一所設計理念先進、功能布局科學、醫療技術領先的三級甲等現代化綜合性醫院。作為第二軍醫大學實現“一體兩翼”戰略布局的“先鋒隊”,醫院匯聚了以長海醫院急診科主任何建、骨科教授康一凡、長征醫院心內科教授趙學為代表的近30名各學科領軍人物傾情加盟,給肝膽外科以強有力的支撐。醫院擁有上海首臺第五代射波刀系統等國際一線品牌的大型檢查檢驗設備,30間手術室全部為空氣凈化手術室,是國內一次性建成手術室最多的單體建筑。 與醫院毗鄰的國家肝癌科學中心是由吳孟超院士和我國精準治療的領軍人物王紅陽院士牽頭成立的國家級肝癌研究中心,這個中心將以安亭新院為依托,緊緊圍繞降低我國肝癌發病率、病死率的目標,精準聚焦肝癌研究領域的重大科技關鍵問題,開展肝炎、肝硬化向肝癌發展的預警與預防等轉化醫學研究,并為肝膽腫瘤的精準治療提供支持,成為國內轉化醫學和精準治療新高地。 醫院全年門診量24.8萬余人次,出院2.8萬余人次,手術例次7900余人次。至2015年底,吳孟超院士率領同事們已成功實施肝臟切除術2萬余例,膽道手術1萬余例,積累了國際上最大宗的肝癌病例庫和標本庫,手術成功率達98.5%,肝癌術后5年總體生存率53.2%,小肝癌術后5年生存率達80%以上。術后生存時間最長的已達49年,患者至今健在。肝癌切除例數、切除率、生存率等指標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1996 年成功施行肝移植5例,最小的病人年僅9歲。其中3例均健康生活至今,有的已大學畢業。目前肝移植已成為該院常規治療方法之一。 醫院擁有一支由吳孟超院士領銜,以拔尖中青年為骨干的優秀科技干部隊伍,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導師33名,碩士生導師80名,高級職稱90名。1978 年以來,共培養博士后22 名,博士研究生112名,碩士研究生223名,并承擔外國留學生、本科、大專、中專等教學任務,多年來還為全國各地培養進修生千余名,是國內培養肝膽外科高層次人才的教學基地。1996年1月,中央軍委授予吳孟超院長“模范醫學專家”榮譽稱號。近年來,醫院有1人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 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1 人獲中國有突出貢獻博士,2人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3人獲全軍“育才獎”金獎,22人獲全軍“育才獎”銀獎,2 人獲總后“一代名師”、7人當選總后科技“金星”、“銀星”、“新星”人才,4人獲上海市“科技精英”稱號,5人獲上海市“銀蛇獎”,1人獲“上海教育功臣”榮譽稱號,1人獲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6年至今,醫院共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 12 項,軍隊醫療成果一、二、三等獎 44項,上海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 15 項,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上海市醫學科技獎一、二、三等獎 11 項,上海市醫療成果一等獎、三等獎各1項。陳嘉庚醫學獎 1 項,何梁何利基金獎 2 項。在研課題150項,資助經費13000萬元。舉辦各類國際、全國學術會議三十余次。 醫院在院長吳孟超院士的領導下,為我國肝膽外科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早在20世紀50年代,吳孟超等人制作和研究了200余例我國正常人肝臟標本,首次獨創性地提出了中國人肝臟解剖的新見解,創立了以“五葉四段”為特色的肝臟外科解剖理論,為肝臟外科的開展奠定了重要的解剖學基礎。60年代初期,他發明了簡便、安全的肝臟外科手術新方法——常溫下間歇肝門阻斷切肝法,明顯減少了肝臟手術出血,
預約掛號
-
閔行區中心醫院二級甲等
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成立于1969年,是一所二級甲等綜合性醫院。2014年7月,閔行區人民政府和復旦大學簽署區校共建協議,正式籌建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醫院現占地面積5.59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8萬平方米。全院核定床位800張,實際開放床位達900余張。擁有1.5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飛利浦 FD10DSA機等大型醫療設備。 全院現有職工170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500余人,高級職稱120余人,博士、碩士150人,300余人取得教師資格證書。設立臨床、醫技科室34個,急診醫學科和心血管內科為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等11個科室為閔行區特色專科;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3個,教學基地4個。2009年被定為 \"上海市急性急救創傷中心\"。醫院年門急診量達240萬人次,出院病人3.8萬人次,手術人數2萬余人次,平均住院天數8.41天。承擔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指導任務,并管理100余張社區雙向轉診床位。 近年來,醫院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不斷提高。2010年至今,醫院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市自然科學基金、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市科委、市衛生局等各級課題120余項;榮獲閔行區科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13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近700篇,其中SCI論文50篇。舉辦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7項、市級3項。2013年9月,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認定,取得《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證書》。醫院還承擔了上海中醫藥大學、皖南醫學院、蚌埠醫學院等醫學院校學生實習帶教任務。 1997年起,醫院連續榮獲八屆\"上海市文明單位\"和\"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稱號。 閔行區中心醫院將不斷提高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努力為區內外老百姓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預約掛號
-
上海市中醫醫院石門路門診部三級甲等
上海市中醫醫院創建于 1 9 54 年, 2 。。 5 年成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是一所中醫特色濃厚、臨床科室齊全、醫學人才匯聚,集醫、教、研為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醫院設有上海市名老中醫診療所和上海市中醫中西醫結合專家診療所兩個專家診療中心,云集以國醫大師、全國名老中醫學術思想繼承班導師,上海市名中醫為代表的 70 余位上海中醫界最高水平的專家為病人服務。醫院開放床位 5 30 張,臨床科室設置齊全。醫院現擁有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 3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 2 個;國家中醫重點專科 6 個二上海市優勢專科 2 個;上海市中醫特色專科 5 個;國家重點專科協作組組長單位 1 個;上海市里要薄弱學科 1 個;上海市中醫新興前沿交叉學科 1 個;上海市中醫培育專科 5 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協作試點項目 1 個;上海市傳統醫學示范中心 1 個和上海市中醫預防保健示范單位 1 個。神志病科、 J 瞅、腦病科、腫瘤科、疼痛科、骨傷科、耳鼻喉科、風濕病科、外二科、心病科、脾胃病科、婦科、肝科、肛腸科、護理、醫學影像學科、康復科等臨床科室優勢明顯。醫院堅持鮮明的中醫特色,中藥飲片使用在全市中醫院位居第一;開設專科專病門診 1 18 個。開展“冬病夏治”、‘’冬令進補”等中醫特色工作.醫院合理配置醫療設備,引進一批先進的現代化儀器設備,如 M Rl 、 641 非 128 層 CT 、 DR 、 CR 、 DSA 、大型生化儀、聚焦超聲刀、主動康復設備等為患者提供保障。年門急診人次達 1 93 萬余,年出院人次 23000 余人。 醫院以師承教育為平臺,培養新一代中醫”名醫”.醫院有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 5 項、上海市名中醫工作室 7 項、上海市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研究室 7 項、上海中醫藥大學名中醫工作室 5 項、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傳承工作站 4 項,院級老中醫工作室 5 項。醫院擁有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 3 人、上海市名中醫 7 人、海市海派中醫流派傳承人才培養項目導師 5 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 2 人.加大人才培養力度,近年來,獲得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浦江人才等榮營.具有正副高級職稱 17 1 人,博士后創乍導師 2 人、博士生導師 16 人、碩士生導師 88 人。醫師中碩博比達 7 1 . 2 %、護理人員大專以上學歷達 9 5 . 15 %。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中醫兒科研究所設在我院,與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老年病研究所合作成立中醫老年病轉化醫學研究中心、與上海市中醫藥學會合作成立上海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研究中心,以此和院級研究所(室)為平臺,提高中醫藥科研能力。醫院共承擔國家自然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教育部等各類各級別科研項目多項,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實驗室,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G Cp 基地。醫院積極探索區域性中醫醫療聯合體的建設模式,以上海市中醫醫院為龍頭,以轄區內其他各級醫療機構為依托,成立靜安中醫聯合體.提升區域中醫整體水平,探索解決廣大市民“看中醫專家難‘’的問題。為百姓提供優質中醫服務。醫院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愛國衛生先進單位等稱號,以“服務百分百,醫患零距離”的服務理念,創新思路,積極探索,在全國率先推出全程自助服務為特點的”門診一站式”付費服務模式,簡化就醫濟醒,便民利民,深受廣大老百姓好評。 2017 年 5 月,嘉定區委區政府和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明確在嘉定新城東區按 650 張床位規模進行設計建設,總建筑面積 1 1200Om , ,建造上海市中醫醫院嘉定新院。該項目于 2019 年 11 月已正式通過市府常務會議審議,項目建設書于近日下達。標志替上海市中醫醫院嘉定新院項目已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2019 年 11 月,為持續推進靜安區養老事業發展,完善靜安區積極應對人口深度老齡化的公建配套設施建設,實施靜安老年健康中心項目.該項目選址位于上海市靜安區 86 號地塊,總用地面積 1 5 89Onl : , 總建筑面積 gOSOOm : ,新建市中醫醫院門診部。醫院以兩區三院為契機,全面提升重大、疑難復雜病的臨床診治和研究水平,以‘’頂層設計、分步實施、逐步騰挪”為總原則,以聯動協調發展為總要求,以立足上海市、輻射長三角為總定位,以‘’做特做優、做強做大“為總目標,建設成為中醫特色優勢鮮明、疑難病癥診治能力突出、學科建設水平領先、具備綜合醫療保障能力和臨床科技創新能力、具有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的三級甲等現代化中醫醫院。在大數據,大健康的時代背景下,我院正經歷跨越式發展,既迎來機遇,也面臨挑戰。未來,醫院堅持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堅持全面深化醫改,傳承創新中醫藥特色,不斷提升臨床診療質量與效率,以服務病人、和諧醫患為第一...
預約掛號
-
上海郵電醫院二級甲等
上海郵電醫院始建于1951年,是集醫療、預防保健、健康體檢于一體,專科特色鮮明、服務功能齊全的現代化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醫院本著“立足郵電,服務社會,盡心盡職,救死扶傷”的宗旨,在為企業做好醫療服務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熱忱服務社會人群。60多年來,醫院銳意進取,勇于創新,通過不懈努力,多次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和上海市郵政公司文明單位,并順利通過二級甲等醫院復評審,還榮獲了“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和“全國十佳企業醫院”的光榮稱號。 在醫療業務方面,醫院擁有呼吸、消化、心血管、腎臟、神經內科和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康復醫學科、眼科、口腔科、中醫科和婦科等齊全的醫療專科。近年來,醫院在積極推進綜合性醫療業務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適合二級醫院發展方向,大力發展康復理療業務。醫院擁有較高水準的康復治療專業團隊,設有治療室、牽引室、理療室、針灸室、康復訓練室及門診理療室,并配備多臺進口康復治療等設備。專業化和綜合性相結合的治療,已形成系統、完整、并具有醫院個性化特色的康復理療體系,已給腦卒中、骨折術后、各種骨關節疾病和神經損傷等患者帶來了福音。 近年來,醫院的學科建設及優秀人才的培養也頗具成效。高血壓專科、呼吸內科分別被評為上海市、靜安區特色專科。微創外科、腔鏡婦科、種植牙、康復醫學等科目已成為醫院的眾多特色,眼科白內障手術技術成熟,是上海市慈善基金會白內障復明手術定點單位。設在復興中路1315號的醫院健康體檢中心,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多年來承接了企業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健康體檢,并建立了相關的健康檔案,為疾病的早發現與追蹤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預約掛號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北部院區三級甲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的前身“伯特利醫院”創建于1920年。1952年更名為上海第九人民醫院,1964年正式成為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九院”),2005年上海第二醫科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正式合并,九院改名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九院是一所以口腔、整復外科和骨科為特色的內、外、婦、兒各科齊全的三級甲等綜合性教學醫院。近年來,以“精修醫術、誠煉醫德、廣納賢才、齊鑄九院”的醫院精神,以“科教興院、人才強院”的發展戰略,在醫、教、研、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已連續十屆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并獲“全國城市醫院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醫院占地面積61畝。醫院核定床位1000張,口腔綜合椅位260張,臨床科室33個,醫技科室9個。 全院職工2200余人,醫療專業技術人員占82%以上,其中副高職稱以上專家350余人。現擁有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整復外科專家張滌生、口腔頜面外科專家邱蔚六、骨科專家戴尅戎,以及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曹誼林教授和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上海市領軍人才、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張志愿教授。 醫院擁有3 個上海市臨床醫學中心(口腔臨床、整復外科、關節外科)和2個上海市臨床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口腔醫學、醫學美容)。口腔臨床醫學、整復外科與組織工程學、外科學(骨科)現為國家重點學科,口腔基礎醫學現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009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學位發展中心公布的2007~2009學科評估高校排名結果,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以80分與北京大學并列排名全國第二。口腔醫學、整復外科學、骨科學為教育部第三期“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口腔黏膜病科列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組織工程學為上海市“重中之重“學科,口腔頜面外科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優勢學科),口腔修復生物材料學為上海市重點學科(特色學科),口腔基礎醫學和眼科學為上海市第三期重點學科,骨科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眼科、麻醉科、泌尿外科、內分泌科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重點學科。也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血管病診治中心、疝與腹壁外科疾病診治中心單位。 醫院年門急診病人193萬人次,年出院病人4.1萬人次,年施行住院手術1.4萬例,門診手術5.5萬例。 各學科臨床水平不斷提高,其中口腔頜面外科、整復外科和骨科在國內外諸多領域達國際領先水平,成為全國知名品牌。近年來,“裸鼠背上長人耳”、“國內首例胸骨裂畸形”小吳菁修復術、“中國第一毛孩”于震環外耳道整形術、 “下頜骨骨化性纖維瘤”歐陽莉菁腫瘤切除植骨修復術等曾轟動全國。 九院是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九院臨床醫學院教學基地,擁有27個教研室,建立了國內一流的口腔仿真模頭實訓基地。獲得3項國家級精品課程,1項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碩士生導師234名,博士生導師74名,設有3個博士后流動站,15個博士點、20個碩士點。醫院現有1個國家組織工程研發中心,1個教育部數字醫學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組織工程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口腔醫學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骨科內植物重點實驗室。 擁有上海市整復外科研究所、上海市口腔醫學研究所、上海市生物材料研究測試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眼科視覺科學覺研究所。上海市科技功臣1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人。有國家杰出青年2人,長江學者3人,中組部千人計劃1人,上海市委組織部千人計劃1人,新世紀百千萬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5人、衛生部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以及上海市啟明星(后)計劃等市級以上人才培養近100人次。 近十年來醫院承擔縱向科研項目500多項,其中包括其中973首席科學家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70項(重點項目3項)。獲國家級獎項3項(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獎項52項(其中一等獎7項)、上海市衛生系統銀蛇獎一等獎1項。近5年,科研總經費約16000多萬元,發表論文30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60余篇。2004年度Medline收錄論文數量居全國醫療機構排名第1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08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我院被SCI收錄論文數達90篇,排名全國醫療機構第17位,2010年“表現不俗”SCI論文全國第20位。2009年復旦大學管理研究所中國最佳醫院排行榜列全國17位,整形外科全國第1位,口腔科全國第3位。 醫院堅持 “以人為本”,從最廣大職工利益出發。積極推進醫院后勤化改革和勞動人事制度改革;醫院重點加大對35歲以下優秀青年的培養力度和考核力度,將啟動四期“院優秀人才培養計劃”;三期院級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重點支持有發展潛力的臨床學科。 醫院注重精神文明和政風行風建設。醫院先后獲得全國城市醫院“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城市醫院“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口腔頜面外科...
預約掛號
-
上海中醫文獻館中醫門診部一級醫院
上海中醫文獻館中醫門診部成立于60年代中期,成立的目的旨在繼承發揚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并使之服務于人民大眾。1988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館在全市率先開設了專家門診,以發揮上海中醫界老中醫、老專家的醫療優勢,其中有多位國家級名老中醫在我門診部施診,如董廷瑤、姜春華、陳蘇生、裘沛然、顏德馨 、錢伯文等,每年治愈各種疑難病癥患者數萬余人,深受患者好評。2001年我館被納入上海市醫保定點醫療機構,隨著事業的不斷發展,同時也為了又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求,門診部于2002年又增設了特需門診,就診環境更為優雅,設施更為齊備。目前門診科室齊全,專家匯集,歡迎各地患者前來求診。
預約掛號
-
上海市奉賢區中醫院二級甲等
奉賢區中醫醫院新院位于原中心醫院舊址(南奉公路9588號),占地面積2萬余m2,建筑面積3.5萬m2,開放床位400張,是全區中醫醫療、教學、科研的中心,是二級甲等中醫醫院,是上海中醫藥大學、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安徽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等實習醫院。曾獲得全國示范中醫院、上海市文明單位(連續七屆)、上海市衛生系統文明單位(連續七屆)等稱號。 醫院現有職工461人,其中衛技人員412人,高級職稱50人,中級職稱143人,博士1人,碩士20人,本科248人。設有臨床科室13個,醫技科室3個,專家門診46個。其中:中醫婦科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重點專科培訓項目;中醫腎病學為上海市中醫臨床重點學科建設項目;肛腸科為上海市中醫臨床優勢專科(專病)建設項目。不孕癥專科是區醫學重點專科;眼科、針灸理療科、腦病專科、心病專科為區醫學特色專科。醫院擁有CT、DR、彩超、數字胃腸機、超聲乳化玻切一體機、全自動麻醉機、全自動生化儀等先進的醫療設備和設施。 新院按三級中醫醫院標準建設,堅持“中醫為主、 中西醫結合”的辦院宗旨, 注重“關愛生命、奉獻真情、營造溫馨”的醫院精神,培育 “仁愛、拓新、圖強”的醫院理念。新院的投入使用,將為廣大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醫流程、更溫馨的就醫環境、更優質的醫療服務,為保障奉賢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預約掛號
-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三級甲等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屬事業單位,是復旦大學附屬綜合性教學醫院。醫院開業于1937年,是中國人創建和管理的最早的大型綜合性醫院之一,隸屬于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紀念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孫中山先生而命名。解放后曾稱上海第一醫學院附屬中山醫院和上海醫科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001年改用現名,沿用至今,是上海市第一批三級甲等醫院。經過80年的發展,醫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積9.6萬平方米,核定床位2005張。建院至今,共有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現有高級職稱700多人。 醫院嚴格貫徹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充分發揮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的領導作用,以一流黨建工作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全院現有黨總支2個、黨支部80個、黨員2000余人。2020年中山醫院黨委入選“復旦大學黨建工作標桿黨委”培育創建單位。 醫院科室齊全、綜合實力雄厚。心臟、肝臟、腎臟和肺部疾病診治是醫院的重點和特色,診治水平始終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醫院有1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放射與治療(介入治療)中心。1項國家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腦血管方向)。1個國家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建設項目。1個國家重點學科(呼吸)發展項目。1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消化科、檢驗科、麻醉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胸外科、心臟大血管外科、臨床護理、中醫腦病科、呼吸內科、腎病科、普通外科、重癥醫學科、腫瘤科、醫學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診醫學科和神經內科。4個國家重大疾病多學科合作診療能力建設項目:消化道腫瘤、心臟瓣膜病、重癥肺炎和早期認知障礙疾病。 醫院還有22個上海市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普外科、心臟病科、腫瘤科、肝膽外科、呼吸內科、病理科、超聲醫學科、腎內科、核醫學科、中醫急診科、胸外科、醫學影像科、醫學檢驗科、康復科、麻醉科、內窺鏡、生物醫用材料、器官移植、心肌梗死、介入治療、微創手術和臨床藥學。3個上海市婦女健康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孕產婦重癥監護病房和產前診斷中心。3個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心血管疾病、肝臟腫瘤和腎臟疾病。有8個上海市臨床質量控制中心掛靠:院內感染、超聲診斷、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和血液透析。 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包括螺旋斷層自適應放療系統(Tomo)、PET-CT、320排640層超速螺旋CT、全數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機(DSA)、直線加速器、3.0T磁共振斷層掃描儀、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儀(SPECT)、數字化X線成像系統(DR)、重癥監護系統和遠程醫療教學系統等等。 醫院以規劃引領、基礎支撐、創新探索“三駕馬車”驅動全院信息化建設,形成了以自主研發HIS、EMR和RIS系統為核心,集成PACS、LIS、HRP、ERP、CDR、RDR等近200個模塊的一體化智能信息平臺。以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新技術應用為牽引,高效支撐“醫教研”,便捷服務“醫患管”,智慧管理“人財物”,開創“互聯網+醫療”的新業態與新模式。 醫院積極承擔各項公益性任務。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委派,自2011年開始,每年組建國家醫療隊,遠赴新疆、云南、青海、四川、安徽等省、市、自治區的老、少、邊、窮地區開展巡回醫療工作。先后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第二人民醫院、云南省富源縣人民醫院、西藏日喀則地區人民醫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人民醫院、西藏察雅縣人民醫院、西藏崗巴縣人民醫院,全面援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每年組織各類大型義診、咨詢等活動,品牌活動“中山健康促進大講堂”至今已有620多位專家登上“講臺”開展健康講座,受益聽眾26.5萬余人次,發放醫學科普資料43.5萬余份,深受群眾歡迎。 醫院擁有國家重點學科13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中心3個,上海市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醫學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醫學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重要薄弱學科5個,上海市公共衛生重點學科6個,上海市研究所8個,上海市科委研究中心2個,復旦大學研究機構15個。 自2007年以來,醫院獲得科技部973計劃、863計劃、國家支撐計劃、重點研發計劃及重大專項課題近百項,教育部創新團隊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新研究群體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00余項,各類省部級人才培養計劃超過250人。 自2006年起,醫院共獲得國家獎1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項72項,其中一等獎19項。 自1987年起,醫院申請專利近1000項,授權專利500余項。近10年來,我院轉化的專利項目累計超過80項。2016年醫院...
預約掛號
-
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名醫特診部(青海路)三級甲等
暫無
預約掛號
-
上海曙光醫院西院三級甲等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是一所滬上的百年老院,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位列上海十大綜合性醫院之一、全國示范中醫院。1984—2008年十三次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1999年榮獲衛生部“全國百佳醫院”稱號;2004年第三次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2005年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2008年、2009年兩次獲得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稱號;2009年獲得了“上海市迎世博優質服務貢獻獎”。2001年成為全國首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中醫醫院。2010年檢驗科通過ISO15189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醫院擁有東西二部,核定床位1200張,開放床位1320張。西部位于盧灣區普安路185號,毗鄰淮海公園,占地28畝。東部位于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張衡路528號,投資6億元,占地160畝,是融現代建筑與傳統特色為一體的園林式醫院。成立于2001年的曙光醫院集團目前已有10余個成員單位。2008年被批準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交流合作基地”。醫院中醫特色顯著,優勢突出,醫院現擁有國家教育部“十一五”重點學科3個: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內科學、中藥學(中藥制劑、中藥臨床藥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重點專科專病7個:肝病專科、骨與關節病專科、中醫腎病專科、糖尿病專科、脾胃病專科、慢性心衰專科、針刺麻醉專病;中醫急診科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急診基地。醫院開設的70余個專病專科各具特色,獨樹一幟,享譽全國。近年來,醫院堅持加強中醫內涵建設,相繼成立了“名醫診療中心”、“傳統診療中心”“治未病中心”等。2010年醫院成為上海世博會定點醫院之一,承擔了世博會C片區醫療站點的醫療保障工作。醫院擁有多個重癥監護室,醫療設施先進,內外科室齊全,已具備了較強的綜合救治能力,成為上海市公共衛生防治體系六個重點單位之一、浦東地區三個急救中心之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中醫院質量監測中心和上海市中醫質量監測中心也設在院內。醫院現有職工總數1800余人,具有正高級職稱93名,博士生導師32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11名,入選國家級人才培養項目人員36名,擔任全國和上海市專業醫學會副主任委員以上的專家100名。現擁有國家級、省級名中醫12名、28名曙光名中醫、17名曙光高級中醫師,在充分發揮傳統醫學優勢方面,形成了“名中醫掛帥、高級中醫師當家”的曙光特色。醫院以建設研究型醫院為目標,現有研究所4個、臨床研究室14個,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5個、二級和一級實驗室8個。成立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肝腎病證省部共建實驗室,與中科院生命科學院合作成立“上海中醫藥大學曙光新中藥研發中心”。具備國際標準的I期藥物臨床試驗病房,完成了中國首例接受世界衛生組織委托的臨床實驗項目。自1995年以來,承擔部級、國家級課題300余項,“十一五”支撐項目6項、973計劃2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7項。醫院獲得的科技成果獎160多項,其中部級、國家級科技進步獎74項,專利授權26項。作為全國中醫院校中最先成立的臨床醫學院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合作中心的臨床基地,曙光臨床醫學院現有教研室17個,博士研究生培養點5個,碩士研究生培養點10個,博士后流動站3個。每年承擔1000人次以上的各類學生的臨床帶教工作。醫院以“大醫德澤 生命曙光”為核心理念,在全國首創“倫理查房”, 開通全國首條免費中醫健康熱線,鍛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曙光文化。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為實現“建設亞洲中醫臨床醫、教、研中心”的戰略目標奠定了穩固的基礎。醫院擁有1700余名職工、1320張床位、37個臨床和醫技科室,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全國示范中醫院”、國家衛生部“百佳醫院”,三次獲得“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十一次蟬聯“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中醫界德高望重的老專家:陸淵雷、程門雪、黃文東、張贊臣、楊永璇、張伯臾、顧伯華、王玉潤、龐泮池……都為曙光主要臨床學科的創立與成長奠定牢固基石。改革開放以來,曙光把握機遇、開拓創新,逐步成為一所設施先進、科室齊全、中醫為主、中西合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院。曙光醫院擁有東西二部,西部位于普安路185號(淮海公園旁),占地28畝,設床位600張 ,醫療用房總面積52000平方米。東部位于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張衡路528號,投資6億元,占地160畝,設床位720張,醫療用房總面積83000平方米,院區綠化面積大于47%,院中有天然河道蜿蜒而過,是一所古典與現代結合的園林式醫院。東部融匯于“張江藥谷”,和上海中醫藥大學比鄰,與籌建中的上海國際醫學園區遙相呼應。醫院環境優美,標識鮮明而富有傳統特色,具備了先進的醫療設備與信息化管理相結合的數字化醫院模式,充分體現了人性化、生態化、智能化,將曙光文化中“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體現,營造出溫馨、優質
預約掛號